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球天然氣將進入供應寬松時代,“競爭”將成為天然氣行業的主題,而價格是影響競爭勝敗的核心要素。 相關機構預測結果表明:隨著國際油價持續振蕩, LNG與管道天然氣之間的競價關系將呈現周期性變換。展望新的市場形勢,提出了如下建議:①正視經濟新常態下的市場,按照目前國內能源消費比重,天然氣仍有很大的市場潛力;②正確看待油價長期走勢,銷售價格低于開發成本是不可持續的經濟現象;③加大市場開發力度,規避惡性競爭;④完善天然氣價格體系,實行天然氣差別價格,避免出現因季節變化而供需失衡的情況。結論認為:相對缺乏靈活性的定價機制會給油氣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,而天然氣產業屬于民生產業,穩定供應仍是第一要務;面對新形勢,需要政企聯合,完善天然氣價格體系、維持供需平衡,以促進行業發展。 1.當前天然氣市場的競爭態勢 1.1進口LNG與國內LNG的競爭 2015年,國內LNG價格一路下滑,據監測數據顯示,海上進口LNG大量涌入,直接沖擊了國內LNG的市場價格體系,國內LNG均價由2015年初的5 034元/t降至年末的3 296元/t,驟跌34.53%,LNG工廠利潤較2014年出現明顯下滑,部分LNG工廠面臨被淘汰的命運, 2014年國內LNG總產量約83.4×108 m3,但2015年上半年全國LNG工廠平均開工率僅為36.75%。以中石化青島LNG接收站為例, 2015年該接收站通過分銷商大量出貨,均價低于4 000元/t,對山東、江蘇市場形成明顯沖擊,幾乎取代了全部LNG工廠的供應量。 1.2進口LNG與國內管道氣的競爭 隨著LNG供給端的爆發式增長, LNG價格持續走低,大量生產型企業自建氣站,自購LNG,采用點供的方式解決生產用氣,這種現象在東部沿海一帶較為普遍。這種現象造成燃氣公司的工商業客戶資源流失、銷售氣量下降。目前進口LNG供應工商業的價格介于2.8~3.0元/ m3,而地方物價局核準的城市燃氣終端價格為3.4~3.8元/ m3,在進口LNG與國內管道氣的競爭中, LNG價格優勢明顯。盡管LNG“點供”的穩定性難以保障,同等價格條件下,用戶更傾向于管道氣,但是進口LNG極大地增加了工商用戶與燃氣公司的議價能力。這也讓許多被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的燃氣公司認為,“點供”存在不正當競爭的因素,在燃氣公司特許經營區域范圍內,LNG氣價應該參照管道燃氣,通過物價部門進行定價。 2主要競爭氣源的價格構成 2.1我國管道天然氣門站價定價機制 我國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由政府管制,定價方法為市場凈回值法,以上海市場為計價基準點,建立市場門站價格與替代能源價格掛鉤機制,價格按照略低于等熱值替代能源的原則確定。替代能源品類選擇燃料油和LPG,權重分別為60%和40%。替代能源價格按單位熱值價格加權平均計算。同時,為提高競爭優勢,天然氣價格按替代能源價格的90%計算。 2.2進口LNG現貨價格 目前國際上沒有一致認可的“ LNG現貨”定義,國際LNG進口商組織( GIIGNL)統計的“ LNG現貨”包括在一年以內交付的單船LNG交易和四年以內的LNG短期合同。根據GIIGNL的統計,全球LNG短期和現貨貿易量約占LNG貿易總量的25%。 3天然氣價格未來的變化趨勢 我國于2015年4月進行的天然氣門站價格改革。在銷售環節,管道氣將重新取得競價優勢,國內以管道氣為氣源的LNG工廠將掀起復工潮,“點供”工商業用戶恢復使用管道氣。同時,進口LNG下游市場受挫,與國產LNG在車用LNG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。 4市場前景 現行天然氣價格結構和水平設計的出發點是用戶的承受能力,不能反映天然氣供需特點及其經濟規律。隨著“十三五”期間國際油價逐漸企穩,管道天然氣作為我國城市燃氣供應的主導力量,相較于其他氣源存在相對穩定的價格優勢。管道氣氣源構成是多元化的,包括國產氣、進口氣、煤制氣等,部分資源購進價格倒掛嚴重,而向下游銷售的門站價格由政府統一制定,如果市場持續低位振蕩,加之承受內外部競爭的沖擊,國有油企將遭遇巨大困境和嚴重虧損,特別是峰谷差3︰1的冬季保供任務更令其雪上加霜。